汽车电动化的序幕已然拉开,多个玩家躬身入局。
借着名爵旗下新能源车型MG MULAN预热之后,近期,上汽集团(600104)正式对外介绍了“星云纯电专属平台”。
顾名思义,纯电专属平台是根据电动车的动力系统全新开发的整车平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早期,除了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绝大多数电动车都基于原来的燃油车平台开发,造型、性能等方面均存在缺陷。现在,随着电动汽车市场逐渐成熟,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开发纯电专属平台势在必行。
实际上,近两年来,国内外多家传统车企都已经布局、应用了纯电专属平台。中国车企中,比亚迪(002594)开发了e平台、广汽集团(601238)开发了GEP平台、长城汽车(601633)开发了ME平台,吉利汽车步伐相对慢一些,与沃尔沃合作开发了纯电动车专属架构PMA,自身也打造了浩瀚架构;国外车企中,大众开发了MEB平台、福特开发了Global Electric平台、通用则开发了Ultium(奥特能)平台……
从这个角度看,上汽的星云平台有些姗姗来迟。过去多年来,上汽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汽车市场动作不少,2018年就推出了高性能电动车荣威Marvel X,一时风头无两,但在纯电车专属平台的打造上,上汽似乎慢了一步——在市场上基于新平台打造的电动车比比皆是的2022年,星云平台才终于亮相。
不过,放到产业发展的长河中,一两年的差距其实并不算大,平台亦或是架构好不好用,终究还是要看基于其打造的车型是否具备足够的竞争力:产品本身是否有足够的亮点?成本和价格能否控制在合理或者相对较低的水平?
随着星云平台亮相,上汽全新一代电动车也即将发布。除了最近预热的名爵新车MG MULAN,据介绍,上汽旗下几个自主品牌,包括荣威、名爵、智己、飞凡,今年投产的几款电动汽车全部是基于星云平台打造。
星云平台能否后来居上,届时也将初见分晓。
上汽电动化的“终极武器”
在今年5月举行的上汽集团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星云平台作为上汽集团的七大“技术底座”之一被正式介绍。为推动自主品牌更好发展,上汽近年来完善了底层技术体系的布局,其中,整车技术底座有三个,除了星云纯电专属平台,还包括“珠峰”油电一体化架构,以及“星河”电氢一体化架构。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壮大、车企间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这些技术底座将成为上汽参与竞争的有力筹码,尤其是星云纯电平台,将成为上汽投入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终极武器”——一方面,越来越多基于新平台打造的电动汽车上市,上汽的纯电新车亟需冲破以前的桎梏;另一方面,智能纯电市场方兴未艾,上汽旗下多个品牌,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它们更高效地完成新品开发。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电动车跟传统燃油车最大的区别是,它的能源系统,即电池,体积较大,在车里占据的空间较多,但传统燃油车油箱的体积较小,如果是“油改电”,电池就要分成几块来布置,但如果是基于专门的纯电平台开发,电池包就是一整块儿,无论是安全性和效率都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电动汽车市场已成规模,在更大的市场前景下,车企布局纯电专属平台,也是在尽可能地提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上汽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常务副院长芦勇介绍,做平台最关键的就是带宽、梯度要够,这样才能有一定的量作为支撑,才能使投入更加高效。按照计划,在2022-2023年,星云平台将产出16款电动车。
星云平台的带宽有多宽?
星云平台如何发挥它的价值呢?据上汽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康华平介绍,星云实际上是一个“梯度化”的模块库,所有品牌都可以选择需要的模块,或者提出相应的要求进行组合,甚至是添加一些自己的模块形成竞争力。“当然,建立新的模块,复用在其他品牌的,它可能要收一定的知识产权费。”
模块库相当于搭建了一个“技术货架”,当发现“货架”上缺少某种技术模块或者某个模块不在最新技术水平,就需要进行填充或者升级。“我们控制了七十几个关键性的模块,还要不停升级这些模块,甚至淘汰某些模块,用这种方式让星云超级平台持续迭代下去。”
那么,星云平台的延展性可以做到何种程度呢?按照此前的介绍,星云平台能够支持从A级到D级不同细分市场、从轿车到SUV再到MPV各种车型的研发,采用三轴电驱动、双高压平台布局,以覆盖更广的性能表现。
这次,康华平则带来了更多细节。他表示,在梯度化、可扩展、可迭代升级的开发理念下,星云平台可以派生出不同级别的纯电架构,在性能、智能和成本等方面都形成差异。
星云纯电平台主要由电池、电驱、底盘三大模块构成,并受控于EEA电子电气架构。在这四个层面,星云平台的带宽都在尽可能地做宽,这在一定程度上领先于其他车企的类似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面向未来的智能纯电汽车架构,星云平台也规划了不少尚处于开发阶段的新技术,这些技术既会进一步拓宽星云平台的延展性,也展现了上汽对未来前瞻技术的态度。
康华平介绍了五点:“第一,固态电池集成技术已经在进行中,很快就会看到我们的试验验证车;第二,零部件集成、超级模块化是大趋势,一体压铸技术我们已经处于立项阶段,一些难题如碎裂吸能、维修性需要攻克;第三,CTC/CTB,今年就能看到我们CTC样车的展示,我们也注意到了电池模块正在从‘熊猫’宝宝变成结构贡献者,所以已经启动了CTB应用项目研究;第四,线控底盘正处于攻坚阶段,我们和联创一起将会拿下这块高地;第五,基于车路协同与数据应用的场景化自动驾驶,也必须在路上。”
研发资源的“再集合”
为了尽可能地打造好包括星云平台在内的这些技术底座,上汽也将研发体系进行了一次变革。
今年,上汽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刚刚成立,由上汽集团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祖似杰担任院长,意在整合集团内外部的技术资源,为几个品牌同时提供开发支持。
2000年之后,上汽建立了新能源相关的研究院或技术中心,并根据不同的技术方向成立了软件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科技创新企业。现在,上汽将整合技术方面的资源,纳入总院进行统筹管理,通过整车项目的统一规划、统一落地,打造上汽集团技术创新生态的完整闭环。
在这样的机制下,创新研发总院不再是传统的“成本中心”,而是转化为“价值中心”——“我们要服务于集团内多个品牌,我们要参与进项目中去,这是和原来不太一样的地方,也是进行激励改革的一个基本来源。”芦勇表示。
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变革趋势下,业内的人才竞争空前激烈,传统车企受到固有体制机制的制约,在人才吸引方面有一定的劣势,这也是上汽成立创新研发总院想要解决的问题。芦勇介绍,创新总院目前的研发人员超过了5000人,未来还将在软件和海外数字安全等方面加大人才投入。
目前,创新研发总院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一些改革试点,一是拥有相应知识产权研发的工程师,给他们提供激励来源;二是在智己、飞凡、MG、荣威等品牌上有相应的价值共享。“虽然我们目前不能完全获得真正的股权,但是内部有股权的改革,能够跟这些品牌共享,由我们共创带来的市值或者是价值的提升,也能给到研发队伍相应的虚拟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芦勇也透露,创新总院本身也有社会化融资的计划。这意味着,在集团内部分享收益之外,创新总院还有望获得外部资源的支持,甚至将技术底座分享给更多的市场玩家。
电动智能汽车时代,技术共享并不稀奇,此前通用和本田就曾宣布,将基于奥特能平台合作开发低价电动车。未来,手握成熟底层技术的上汽,或也将迎来深度合作伙伴。
(作者:彭苏平 编辑:张明艳)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