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 要精准有力
回顾2022年,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多。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取得4.8%的经济增长。
2022-12-29 08:48:25
来源:和讯网  
作者:第一财经日报 钱春海 钱雨涔

回顾2022年,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多。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取得4.8%的经济增长。但进入4月以来,受上海等地疫情影响,经济景气转弱,经济增长受到较大拖累,二季度增速仅为0.4%。随着国务院推出稳住经济大盘一系列措施,三季度经济有所修复,经济增长录得3.9%。进入四季度,疫情再次多地散发,尤其是年底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经济复苏进程再次受到冲击。

中国经济呈现出冷热不均的显著特征。从需求结构看,一方面,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呈现一定的增长态势,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1~11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9.3%,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9%。另一方面,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出现显著下降趋势,1~11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0.1%。正是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疲弱,造成了总体上的经济下行压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因此,2023年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要及时有效,要防止短期冲击导致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同时货币政策力度不宜过猛,避免留下金融风险隐患。2023年货币政策需进一步落实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动态平衡,把握政策调控的方式、节奏与力度,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首先,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要为稳定经济增长注入合理充裕的流动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趋于谨慎,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倾向“稳增长”。从理论上讲,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十分重要。1929年美国大萧条给我们的启示是,控制货币的发行,全面降低货币发行速度,只能让大萧条越来越深入。因此,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必须保持一定的货币增长量,否则经济下行压力会更大。因此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成为2023年货币政策关注的首要目标。

其次,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

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受到的压力更大。虽然当前疫情防控政策有所调整,但疫情结束的时间还早,对经济的冲击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2023年的货币政策目标,要特别注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避免中小企业由于局部“休克”,导致现金流断裂而“缺血坏死”。各类市场主体在三年疫情冲击下消耗了大量的储备,经济的弹性韧性已经发挥到极致,现在很有可能发生最后一根稻草效应。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要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及时恢复各类市场主体信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再次,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房地产、基建等旧动能拉动经济的效果在不断减弱,未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新动能必须“站在台前”。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三大转型,即由科技创新引领的创新驱动转型、绿色发展引领的绿色低碳转型、数字经济引发的数字化发展转型。这三大转型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需求,即需要巨大、长期的投入。因此,2023年货币政策还要更好地满足三大领域转型发展的需要。

最后,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要加大对重大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2022年中国信用违约事件增多,已经超过前两年的总量,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上,这些违约给市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些违约事件是个体失败还是系统性风险。如果中国房价大幅下跌、地方融资平台大量违约,将导致银行、居民、企业、地方政府的资产公允价值剧烈重估,从而不可避免地引发资产负债表破损,导致地方经济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现象。因此,2023年还要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抓好风险处置工作。

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将回归增长阶段。但在经济回归的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很多不可预测的挑战。因此,2023年实施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有利于面对这些挑战,有利于市场信心的恢复,也有利于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

[钱春海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经济学教授,钱雨涔系华润置地(上海)有限公司研究员]

(责任编辑:冀文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