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撤销数量连年霸榜 管理学“不香了”?
2020年,这两个管理学专业分别被撤销了16个和21个,同样位居撤销数量的前两名。
2022-06-02 08:33:06
来源:和讯网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曾经爆火的学科,如今成为大面积撤销的对象。

教育部今年2月公布的2021年度本科专业撤销名单显示,33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31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撤销,数量位居所有专业的前两名。

2020年,这两个管理学专业分别被撤销了16个和21个,同样位居撤销数量的前两名。

从几年前的会计学到现在的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专业正在经历爆炸式增长之后的调整期。很多学生高考后选择读管理学,希望毕业后到大公司或政府部门工作,然而事与愿违,不清晰的人才培养定位,让一些高校的就业并不理想。

当然,管理学不会消失,比如曾经的“第一大文科专业”会计学在经历大面积撤销后,如今已止住颓势,2021年全国新增12个,只撤销了1个。

在新文科建设中,管理学也在不断升级,新增专业体现了两大趋势:一是与信息技术结合,二是面向国际化需求。

对于考生来说,抓住学科的转型趋势,未来就业时或将占得先机。

专业撤销大户

从会计学到公共事业管理,再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学的热门专业频繁被撤销。

“会计专业是全国毕业生人数最多的文科专业了,但说实话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并不愁找工作,因为社会需求很大。只不过,如果是非名校的本科生,毕业后的工资可以说是‘白菜价’。”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系毕业的胡薇(化名)说。

胡薇的同班同学有一半进了会计师事务所,但即使是“四大”级别的事务所,为应届毕业生开出的工资也不高。胡薇曾获得过一个面试机会,但因为Excel软件和财务软件操作不熟练,没有被录用。

“国内的会计学专业属于管理学学科,这与国外很不一样,国外很多会计学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胡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对她来说,学科划分对就业没有实质影响。“‘四大’并不强调毕业生的专业背景,可以说理工、经济、管理类的毕业生都有同等的求职机会,甚至有历史学系毕业生和我一起投简历。”胡薇说。

有媒体统计,2019年以前约10年,国内会计学本科专业被撤销了30个,位居所有专业前列。

但也正是因为“模棱两可”的学科定位,让一些管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清晰,进而影响了学生就业。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曾在文章里讲过一个例子,有一次在一个中学,一位公共管理学院的院长给在座的家长兴奋地说:你们想当公务员吗?那就来我们公共管理学院吧。当场就有家长笑出了声,为什么?我们大家可以去看看,近年中央各部委招收的公务员在专业要求上有几个写着必须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几乎没有。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分别被撤销9个、13个、21个、31个。

有专家指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涉及的学科群过于宽泛,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公共政策学等诸多学科。

“这个专业的确撤销较多,与近些年就业率持续走低有关系。很多学校的这个专业名实不符,名称是公共事业管理,实际上五花八门,不利于学科整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说。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撤销的31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有相当数量是在师范院校。师范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前身是教育管理专业,由于定位不清晰,一些院校早已限制招生人数,或隔年招生。

一所师范院校公开的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15年-2017年,该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率从未超过80%,最低只有53%。显然,中小学校的管理人员普遍从资历较深的教师中选拔,而并不需要应届毕业生担任。

2021年,被大量撤销的管理学门类的专业还有行政管理专业(16个)、市场营销(10个)、房地产开发与管理(4个)。可以说,管理学学科整体上正在经历一场新旧交替。

新科技发展与文科融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2021年撤销最多的专业,多达33个。近4年撤销总数仅次于公共事业管理。

1998年,教育部将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林业信息管理、信息学与管理信息系统5个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目前全国有六百多所高校开设。

正是因为源头较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侧重点并不相同,有的偏向经济学和管理学,有的偏向图书档案学和情报学,有的偏向计算机科学。

有学者通过爬虫软件爬取网站招聘信息,发现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招聘需求过于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在三四线城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直接对口的工作。

该学者还发现,近年来信管毕业生就业率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但需求并未降低,这意味着信管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可能在下降。

“信管专业受到了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很多专业的培养体系还是前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和社会应用需求渐行渐远,没有跟上技术发展步伐,所以被取代是必然的。”马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几年前,一些高校开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新开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方向。2017年教育部新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后,一些学校选择停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只单独开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专业。

2021年,全国新增42个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甚至超过了近年来风头正劲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这体现了新文科的鲜明特点:面向前沿、学科交叉。新文科建设发端于2018年,山东大学校长、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樊丽明曾撰文介绍,新文科之新首先在于新科技发展与文科融合引致的文科新增长点和传统文科专业、课程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换代。

樊丽明指出,按照交叉融合范围和程度,新文科的新专业可以包括国学等人文科学内部融合的新专业,PPE(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等人文与社科融合的新专业,金融科技、科技考古、计算社会学等文理融合的新专业,文工、文医融合的新专业。

这一趋势体现在了2021年新增专业中,全国新增了1个科技艺术专业、27个金融科技专业和41个数字经济专业,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名校。

培养高素质国际专业人才

国际化是新文科建设的另一个鲜明特点。

2021年,全国新增29个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是正在增长的新业态,带动了大量新增就业。

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部分创新创业领域其实存在新增就业机会,如外贸和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良好,是少数受影响较小的行业,属于高素质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毕业生在这些行业可以找到不少机会,无论是加入现有企业还是创业开店铺,门槛都不高。

本科就业率连年“红灯”的法学也在新文科建设中努力求变。2021年,“985高校”共新增97个专业,其中法学专业9个,在所有文科门类中居首。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国际经贸规则、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等新专业都属于法学门类,体现了新文科建设的国际化特色。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副主任于瑞辰近日介绍,2022年将招收60人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本硕贯通培养。还将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招生计划15人,学生第二学年集中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符合两校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联合学士学位。

樊丽明撰文指出,对于高校文科建设而言,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全球视野、中国立场、通晓规则的高素质国际组织人才,加快培养适应全球新格局的高素质国际专业人才,包括外交人才、国际经贸人才、涉外法治人才、国际新闻人才、国际专利人才等。

(作者:王峰 编辑:张星)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