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些想要生育,但因身体原因难以自然孕育的夫妻来说,辅助生殖技术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希望。如今,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又有新消息。
据央视新闻2月5日消息,针对建议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国家医保局近日答复,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减轻不孕不育患者医疗负担。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兰素英 摄
减轻不孕不育患者医疗负担
国家医保局表示,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
医保部门始终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2022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减轻不孕不育患者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国家医保局还表示,2018年,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展了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研究相关项目,对照研究了部分中医药在治疗女性子宫内膜薄性不孕不育症、男性少弱精症等方面的疗效作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要求进一步加强妇幼领域中医药工作,为有生育需求的夫妇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并梳理总结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经验,形成不孕病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在全国推广使用。
目前,国家中医药局正在编制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门也将组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用药培训、中医药健康教育,制订推广有关不孕不育治疗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推动中医医院开展不孕不育诊疗服务。
政策支持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多地已有意向
每日经济新闻曾报道,需要借助人工干预手段进行生育的人群已经不是小众群体,多家上市公司招股书引用的数据显示,中国不孕不育患者人数超过5000万。
而辅助生殖技术已经在临床上运用多年。其中,试管婴儿技术又被称为众多不孕夫妇的“最后一道希望”。
在我国,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诞生,每一个试管婴儿的背后,是精力和金钱的付出。根据《中国高龄不孕女性辅助生殖临床实践指南》测算,女性在35岁及以下时,平均需要3个治疗周期成功活产,单次取卵周期价格约3.3万元-4.2万元。这意味着育龄女性成功活产一次至少需要花费10万元,甚至更多。
针对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此前多地已有意向出台相关政策。
据浙江日报去年11月报道,2023年起,参加杭州市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西湖益联保”的居民,在2023年度实施辅助生育的参保市民,将可获得最高3000元的报销。据介绍,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是辅助生育中的两个重要项目,实施定向补助后,参保人的这两项治疗费用大部分将由“西湖益联保”承担。
湖南省医保局2022年5月回复称,将逐步探索将医保能承担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苏州市医保局也表示,适时将临床需求量大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浙江省卫生健康委2022年也曾表示,积极推动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此外,多地也适时发布促进生育等相关政策。上海、河北、河南、天津等12个省市都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各省市都在《规划》中表示要增加人类辅助生殖服务机构的数量。
开源证券研究所推算,2018-2023年的辅助生殖市场年复合率为9.64%,至2023年,试管婴儿市场规模有望增加到400亿元,长期有望突破千亿。
编辑|卢祥勇 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