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当天中午,央行行长、金融委办公室主任易纲在央行主持召开会议,传达国务院金融委此次专题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人民银行系统贯彻落实工作。
央行会议指出,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金融委的工作要求,积极担当作为,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两会”部署落到实处。
央行会议要求,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稳中求进,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及时回应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会议强调货币政策“主动应对”,且强调一季度时间窗口,意味着3月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概率增加,3月或二季度可能还有降息降准的可能。同时强调新增贷款“适度增长”,意味着将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预计宽信用的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助力带动市场主体恢复信心。
货币信贷实施力度仍有可能加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长5.5%左右的目标,同时指出,“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各方面要围绕贯彻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一季度我国经济恢复情况对今年全年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普遍关注的经济能够触底回升。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以及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面对复杂的形势和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目标,金融做好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和支持十分重要。
3月16日,金融委专题会议表示,“关于宏观经济运行,一定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对此,唐建伟认为,总体基调上再次强调稳字当头,传达了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关切,特别强调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这表示货币信贷仍有可能加大实施力度。
唐建伟表示,从开年前两个月的情况来看,尽管1月在政策利率下调的引导下,信贷迎来“开门红”,货币供应快速增长,但2月新增信贷弱于预期。3月以来,地缘冲突、大宗商品价格异动等外部冲击因素放大,国内疫情反复也增添了不确定性,使国内经济对货币信贷宽松的渴求增加;政府工作报告增加“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扩大新增贷款规模”的表述,则显示后续货币政策总量放松空间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这里除了明确货币政策稳增长取向不变外,还有很强的针对性。”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道,这主要指向2月金融数据中新增贷款规模为1.23万亿,同比少增1258亿,导致当月末各项贷款余额增速降至11.4%,续创近20年来新低。这表明近期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尚未充分传达到贷款端。回顾2008年以来的三轮稳增长过程(2008-09年、2012年、2015-16年),都伴随着贷款增速阶段性不同程度上行。
温彬分析,由于今年前两个月信贷投放力度较大,加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即将实质收紧等影响,未来新增贷款增长强调了要“保持适度”。与此同时,有效需求不足、成本上涨等问题依然给中小微企业带来一定冲击,这些市场主体的复苏基础尚不够牢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不小,内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这需要货币政策继续“主动应对”。
温彬进一步指出,去年以来,货币政策发挥了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去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近20万亿元,超过前年水平,今年前两个月,新增贷款5.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700亿元,这些举措对经济的企稳回升起到了积极作用。未来,预计我国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同时要高度关注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兼顾好稳增长、防风险、控通胀,主动作为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后续降息、降准概率进一步提升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
2021年以来,货币政策保持了前瞻性、连续性、稳定性,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继续为经济稳步恢复保驾护航。比如,2021年7月前瞻性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为下半年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做好铺垫。12月再次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更好支持实体经济。2022年新年伊始,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为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营造良好的流动性环境。
总体来看,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持总量适度;二是促进结构优化;三是引导贷款利率下调。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共1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10.3万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完善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实现了M2和社融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稳住了“货币锚”,既保持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又避免了“大水漫灌”,有效防范了宏观金融风险。
2月28日,央行在“关注两会共话金融”专栏指出,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根据形势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灵活适度调节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引导信贷结构稳步优化,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对于央行会议中提到“新增贷款保持适度增长”的要求,王青认为主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推动楼市回暖,缓解居民贷款偏弱问题,同时通过并购贷、开发贷等渠道,加大银行驰援房企力度;其次,要适度放松城投平台贷款,支持基建投资提速;最后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稳定金融总量方面的功能,通过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提升整体信贷规模。
王青表示,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并未根本缓解,宽信用过程还需进一步发力,我们判断尽管3月MLF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未做下调,但二季度降息降准都在央行的政策工具箱内。届时能否落地有两个观察点:一是二季度房地产市场是否仍在延续“房价下跌、投资下滑、销量负增”的过程;二是二季度GDP增速是否存在“破5”可能。我们判断,在宏观政策“以我为主”的基调下,即将宣布的美联储加息,以及接下来国内通胀的走势,都不会掣肘央行边际宽松的政策方向。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表示,下调政策利率,一方面可以刺激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扩大金融机构的息差空间,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向实体让利,最终达到自主宽信用的目的。此次金融委会议要求“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预计后续降息的概率会进一步上升。
(责任编辑:王晓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