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为什么李书福的产教融合实践更加重要?
产业与教育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是否能够进一步质变的两个关键要素,而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2-05-31 08:56:13
来源:和讯网  
作者:砺石商业评论 微信号

产业与教育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是否能够进一步质变的两个关键要素,而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方面,李书福领导的吉利控股集团,为中国商业界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华生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

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往往都是较为迷茫的,尤其在新冠疫情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当下。

如果毕业生在进入社会之前,能听到一位经历丰富的长者、智者对他们的未来给予一些真知灼见,那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大有裨益。从这个角度来看,三亚学院2022年的毕业生们无疑是幸运的。

5月29日,5000多名三亚学院的毕业生即将告别校园,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吉利控股集团创始人李书福通过视频的方式与毕业生探讨青春、教育、择业与未来,在讲话中,李书福为毕业生分享了一些他的心理话。

三亚学院

首先,李书福谈了他“关于学历与能力的思考”。

李书福不太认同社会上将学历当能力,将学位当地位的这种观点,他认为揣着高学历、高学位的架子不愿意接地气,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会导致脱离实际,缺乏实践精神。因此他建议同学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学历学位有用,但找机会干事、干成事更重要,一定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每次实践机会都是最好的课堂。同时,干成事没有捷径,要有底线思维和真才实学,否则迟早要“翻车”。

其次,李书福鼓励毕业生一定要“闯难关找出路”。

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导致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李书福建议三亚学院的毕业生,“要拿出自己的真本领,做出正确的选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各显神通,不抱怨,主动作为”。

另外,李书福还着重强调了自我生存能力的重要性,他表示,“从年龄来讲,你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应该要独立谋生,独立发展,而不能再依靠父母的经济支持。大家可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也应该有自己的宏伟追求,应该脚踏实地,尽最大可能地早日形成自我生存能力,这是你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追求宏伟目标的第一步,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前提”。同时,李书福还从时代命运的角度,来提醒毕业生们在当下的现实下不要悲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个时代都将塑造一批新人”。

最后,李书福认为“年轻就是资本”,鼓励毕业生们要好好珍惜,充分发挥,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展示出特别的才华。

“一个铁的事实与不可改变的规律告诉我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你们朝气蓬勃,浑身是劲,你们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你们是三亚学院的优秀学生,既年轻又有高学历还有相应的实践能力,这些都是你们的资本,这是金钱无法替代的无价之宝”,李书福如是说。

李书福上述对毕业生们的殷殷期望,都不只是客套话,而是其花费一生亲身实践而获得的心得。李书福出生于1963年,囿于年少时的时代环境,并没有接受到很好的学历教育,但他很好地抓住了当时的时代机遇,凭借个人的勤奋、勇敢与智慧走上创业之路,从一台照相机起家,到创建冰箱配件厂,到北极花冰箱厂,到装潢材料厂,到创建吉利公司,先后进军摩托车与汽车产业,再到收购沃尔沃公司,李书福的一生正是“学历不等于能力”,“闯难关找出路”,“年轻就是资本”的最好写照。

在三亚学院2022年的毕业生中,我们不确定有多少人能感受到李书福讲话中的真诚与智慧,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一定会有数量颇为可观的年轻人从李书福的讲话中获得巨大启示,在之后的岁月中披荆斩棘,取得不菲的成绩。

2

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三亚学院为什么会如此幸运,能邀请到李书福在百忙之中为毕业生“鼓气”呢?在此背后,是李书福与三亚学院,与教育事业的巨大渊源。

1997年,李书福刚带领吉利进入汽车产业时,便着手围绕汽车产业的人才培养,创办了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在北京创办了吉利学院。2020年,吉利学院迁址成都,与北京大学战略合作,建设一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应用研究型大学。目前,吉利学院通过与吉利之间的产教融合,形成了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经管与人文艺术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目前有近2000多位校友成长为国内大中型企业高管,其中更是有许多校友成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各个企业的核心骨干。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学院近些年在基础学科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就在最近,吉利学院的学生获得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两项“一等奖”的成绩。

机械制图授课现场

在吉利学院之后,吉利还相继创办了三亚学院、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不同定位的院校,在校学生超过5万人,每年有近万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累计培养人才15万。其中,三亚学院便是吉利产教融合的新标杆,其不仅是海南省三亚市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本科院校,还已经成为中国成长最快、最具竞争力的综合类民办大学之一,连续五年排名中国综合类民办大学第二位。

除了这些官方的排名之外,更重要的是,三亚学院“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与“千人千面”的教育理念极具特色。在这种创新理念的指导下,三亚学院形成了产教融合与理论联系实际的特有风格,从而使得三亚学院的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很强,每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很高。三亚学院下属盛宝金融科技学院,很好地将先进的教育观念与产业融合,毕业生因此很受用人单位欢迎,60%以上进入了国内一流金融机构就业,还有一部分考取国内外一流院校继续深造。

在2022年毕业典礼上,李书福除了针对毕业生的诚挚嘱托,其针对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与人才培养匹配度较低的突出问题,还对三亚学院的产学研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学校要将产学研具体落实在人才培养大纲、学科专业建设、培养体系、教材、试验实训与教师与时俱进等各个细节维度上。

人工智能实验室

基于吉利控股集团的产业禀赋,李书福还提出了一些学科建设方向的具体建议。他建议三亚学院加大电池及上下游产业链等三电技术、人机交互、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与医养健康等领域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以及液体能源绿色循环技术领域的研究性技术人才。

尤其对于液体能源绿色循环技术,李书福抱有较高期待。他认为,一方面是把风能、太阳能(000591)、波浪能等绿色循环能源充分利用起来,有效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的常规技术升级,另一方面是把风能、太阳能与波浪能等绿色循环能源转化成液体能源的新技术路线研究。李书福建议三亚学院将国内外这方面的专家协同起来,有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3

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重大进步。

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40多年的经济成长,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中国政策红利、劳动力红利与庞大市场需求红利,而到了现阶段,这些红利都将逐渐褪去,中国经济将从浅水区进入到深水区。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要想实现进一步的破局,核心是中国产业界必须能够涌现出一批依靠人无我有技术与创新产品突破的优秀企业,而这些企业的发展,则需要先进教育理念引领下的人才基础。

我们能看到,2022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上就特别强调,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前不久,李克强总理走访了大学毕业生,也告诫大学生要学有所成、成有所用,而且要用活用好。

从上述角度看,产业与教育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最关键要素。但在现实中,中国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产业界与教育界相互割裂,这就大大降低了二者之间的协作效率。所以,更好地将产业与教育相融合发展,培养出与经济发展更加适配的人才,是大大提升中国经济效率的一种有效尝试。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等高校与英特尔、谷歌、Facebook与微软等产业界的企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大大加速了美国信息科技产业的发展进程。而在德国,其职业教育体系采用了特色的“双元制”,“双元制”即学生有两个学习场所,一个是学校,一个是企业,大概三到四天在企业当学徒,一到两天在学校当学生,这种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德国职业教育与产业实际需求的结合,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从学校到劳动市场的过渡,从而为强大的德国制造奠定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基础。

金融创新与多资产智能交易实验室

在这方面,从1997年就开始产教融合探索的吉利控股集团,经历25年的实践之后,无疑已经走到了中国产业界的最前列。吉利的这种实践,也在启发中国商业界更多的知名企业逐渐加入产教融合的行列。例如,前不久,与李书福同处汽车产业的福耀玻璃(600660)创始人曹德旺先生出资100亿,拟筹建福耀科技大学,旨在培养国内新兴产业急需的研究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在更早之前,也陆续出现了武汉学院、西湖大学等由互联网领域的产业力量参与创建的民办大学,这都是非常值得鼓励的趋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目前以中国产业为主导的民营教育在中国整体教育体系中占的比重还较小,但这为中国未来的教育创新埋下了一颗种子。时间与耐心是所有伟大都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教育亦是如此,如果再有几十年的时间,相信以吉利为代表的,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特色的民营教育体系,一定会培养出越来越多高度匹配中国产业的人才,这些人才也将会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