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要来?国务院鼓励部分银行降低拨备覆盖率
按照以往的惯例,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前预告的情况下,央行降准会较快落地。
2022-04-15 08:44:11
来源:和讯网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肖世清 每经编辑 廖丹

4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按照以往的惯例,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前预告的情况下,央行降准会较快落地。13日当天,有业内人士预计,降准最早4月14日上午可见宣布,但降息可能短时间难以见到。

14日上午,尽管并未等到前述业内人士预计的“最早降准”落地,但受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等利好消息影响,当天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分别上涨1.22%、1.27%。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和总需求不足情况下,采取适时降准措施,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改善和扩大总需求,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创造了积极条件。同时,降准还可以优化银行体系资金的期限结构,释放长期流动性、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有助于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持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为何降准?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每经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央行并未动用过存款准备金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但去年央行开展了两次全面降准。最近的一次是在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3月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程度有些超预期,部分行业、企业仍面临不少困难,内需复苏基础不够稳固;同时,国内物价也显示,内需偏弱,托底政策更积极有为,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周茂华称,降准有助于为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长期限、稳定的负债,提升银行信贷扩张能力,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让利实体经济,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企业等长期限信贷支持。

与此同时,周茂华指出,不排除央行除了降准还出台其他配套结构性工具,甚至降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受控企业、小微、“三农”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支持,稳定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对于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的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周茂华称,这有助于提升部分大型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

华创证券固收高级分析师梁伟超表示,上次类似的政策是2020年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阶段性下调20个百分点。这次降较大银行的拨备率,我们可以窥见,中央层面是从对标2020年的政策力度来应对当前形势的,后续关注4月政治局会议前后,政策将再次进入发力窗口。

降准何时落地?

按照以往的惯例,在提前预告的情况下,央行降准会较快落地。比如,2021年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两天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计划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同年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频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提到“适时降准”。三天后,央行宣布将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对于本次降准的具体落地时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根据近年惯例,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后,降准通常会在一至两周内落地,估计本次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本月20日LPR调降的可能性并不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4月11日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13万亿元,同比多增3951亿元。而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

彼时,有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3月金融数据一定程度缓解市场对经济前景下滑担忧,但金融数据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信贷融资结构不够理想。稳健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及结构工具,在确保货币供应合理适度情况下,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合理让利实体经济,优化信贷结构。

对于降准是否会改变稳健货币政策基调,周茂华称,整体上,货币政策预调微调,不改变稳健基调,也就是在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平稳增长同时,更注重信贷结构优化,为企业纾困,尤其是加大小微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重点新兴领域的支持。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