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ESG强制披露后的下个十年
2024年4月,三大交易所共同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强制45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成为我国ESG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24-12-19 12:11:11
来源:和讯网 汪东伟  
作者:

2024年,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ESG倡议20周年。同时,2024年也是中国ESG披露元年。2024年4月,三大交易所共同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强制45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成为我国ESG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过往来看,尽管起步较晚,但中国在ESG发展的步伐却异常坚定和迅猛。得益于ESG产业的方兴未艾,国内上市公司ESG信披数量稳步提升频创新高。而随着ESG信披制度的逐步完善,相关标准的更加透明和清晰,市场对ESG产业深化所带来的新生态、新机遇的讨论热度日益提高,行业内也开始展望ESG下个十年的发展轮廓。

生物多样性成为重要议题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风险报告》曾对全球企业、政府和公民社会开展了“全球风险认知调查”,结果发现,前五大全球风险首次全部来自单一类别——环境。

环境(Environment)作为ESG中第一个字母,是ESG治理的中的重要环节,包括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能源使用、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关注。伴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等带来诸多可持续挑战,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对物种和自然生态造成的压力与损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切。

因此,《ESG和生物多样性》作者、易思继企业咨询CEO杜金,在12月13日举办的2024第一财经•善商业论坛中的圆桌论坛上,对ESG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有着明确的判断:“即从nature层次出发的发展方向。”

杜金说:“大家越来越认为气候变化是要跟自然、跟生物多样性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单独去谈气候变化,不谈生物多样性,它是不完整的。因此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气候变化的一些标准或内容跟nature做一个整合。”

环境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网格,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也得益于自然资源的馈赠。然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被认为是与环境相关的,未来十年最重大的风险之一。

但目前投资者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及行动也远不如气候变化行动,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研究指出其签署国在其报告中提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数量较低,但数量呈增长趋势。

不过,如今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在生物多样性层面的治理和实施。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期间,通过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作为实现2050年“与自然和谐相处”愿景的奠基石。COP28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政府及相关机构召开会议,围绕生物多样性金融展开讨论。

因此,有市场观点认为预计未来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将逐步趋严。杜金也预测:“在二零二五年,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企业在做ESG报告等信息披露的同时,把气候变化相关的内容跟自然整合在一起。”

ESG与绿色金融的不谋而合

在介绍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杜金强调了金融力量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我们越来强烈感觉到,金融推动生物多样性这方面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 杜金这样说。

与其他行业不同,在金融业ESG实践中,为其他行业提供资金支持是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事实上,ESG投资与国内一直推行的绿色金融理念高度一致,都强调在投资决策中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绿色金融是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作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性金融模式,绿色金融不仅能在促进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加强环境治理等方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近年来,国家对发展绿色金融的支持和力度不断加大,发布了多个重磅政策或引导文件。

2021年4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首次统一了绿色债券相关管理部门对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

6月,人民银行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正式纳入业务评价体系。

2024年7月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包括“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为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在合理评估风险基础上引导信贷资源绿色化配置,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绿色信贷发展”等一揽子政策举措。

伴随着绿色金融的持续建设,国内已形成了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超3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

在此过程中,市场和监管也开始关注环境体系中更具体和更细化的领域。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拓展多元化气候投融资服务。

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颜玲,在监管政策层面从口号到实质性动作的转变中,表达了对未来乐观的态度。

颜玲称:“今年十月份,我们第一次落地了一笔基于碳足迹相关的,一千五百万的贷款的资金的支持。我觉得这是一个从气候这个部分,从我在监管层面、金融机构层面看到的一个实质的一个改变。这也是我觉得偏乐观的一个原因。”

国内的气候投融资基本呈现以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为导向、以政策标准体系为支撑、以模式创新和地方实践为路径的工作格局。但在当前,气候投融资还面临气候风险评估工具缺乏、绿色项目融资困难、以及相关信息披露不足等挑战。

绿色转型背景下,引导资源更多投向环境友好、社会友好领域,是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 也是行业一直所关注的问题。

杜金的观点认为:“更好的去引导我们的商业银行。不仅仅自身的向善,更多的是要他引导他的投融资的客户,也要去做到减排以及向善。”

颜玲也预计,对于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未来会有包括各大银行的资金支持,和相关政策的支持。

科技创新或成为亮点

科技创新在ESG理念的革新与实践落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技术的结合,不仅可以推动ESG理念的革新和实践落地,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也能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和评估工具,促进了对ESG绩效的重视和投资决策的优化。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候任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离退休干部管理局原局长范建林在10月份的ESG中国·创新年会上,分享了其对ESG与科技创新关系的心得:“科技创新赋能ESG正成为引领全球的新潮流。在全球范围内,对科技创新在ESG领域的赋能作用的认识日益加深。通过科技创新推动ESG的发展,已经成为塑造未来世界潮流的关键力量,这一点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事实上,科技创新对ESG的披露和实施有着良好的匹配性,无论是从数据搜集、信息披露、监管治理、反“飘绿“方面,科技创新在ESG范畴下的多个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例如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可以提供更精确、更实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企业或政府进行预测和评估环境风险、社会需求和治理挑战。还能优化资源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并提供更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特点,可以用于追踪和验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它可以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确保产品的可持续性,防止数据篡改,并促进更公平和可追溯的经济交易。

绿岸计划总经理金冀安认为,科技创新是ESG能够赋能的一个重大方向:“现在国家提倡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生产力我们可以看到AI。那么在ESG中怎么样能够让科技更快更好的去服务于社会。”

与其他行业一样,科技创新在不断得探索中,正逐步成为推动产业升级、重塑生产结构的核心动力。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引领着ESG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金冀安认为:“其实ESG更多的是反映出了一个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这一块的话就是说有了先进生产力之后,我们通过何种适配的生产关系,能够在依托、支撑生产力更好更快地发展。”

企业层面五到十年内或迎来爆发

随着监管政策层面的持续引导与鼓励,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ESG建设。国际上,企业ESG话题的媒体报道亦呈现增长态势,表明了公共话语、利益相关者对ESG的高度关注趋势。

ESG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非财务维度衡量了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综合风险。被称为上市公司的第二份“财报”。作为一个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可靠指标和重要价值体系。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发布独立ESG/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从24.64%上升至33.93%。从行业层面来看,由于金融业较早开展绿色金融和ESG实践,利益相关方对ESG更加关注,该类企业ESG信息的披露比率显著高于其他行业,达到93.55%。

但目前来看,企业对ESG披露的主要动力仍是监管政策层面的驱动。

早在2022年5月,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要求央企完善ESG工作机制,提升ESG绩效,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

2024年4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其中第三条规定: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按照本指引及本所相关规定披露《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即ESG报告)》

无独有偶,欧盟这两年也密集出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法令》、《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法案》、《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等涉及ESG的规则,其ESG要求延伸至在欧盟具有一定规模业务的非欧盟企业和供应链相关企业。

除了政策强制要求外,企业进行ESG相关的披露和实施工作,是否还有其他驱动因素?

对此,有业内专家对和讯网表示:未来ESG的发展有三大驱动力,包括政策、资金和市场。而据此总结来看,这三点则洽好对应了企业最为关注的几个问题,即监管、融资和业务。

除了政策的导向外。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潜在的融资机会。而业务层面的表现最为直接,部分企业在谋求加入其他公司,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的供应链时,会被要求进行ESG的披露和实施。

不过,当前本土众多企业在ESG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部分国家和地区政策上的反复、企业成本压力、资金压力以及ESG数据治理能力不强、ESG落地困难等难点、痛点。

CDP 中国资本市场业务主管朱聆,从政策、科技、金融三个方面,对未来五到十年ESG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朱聆认为,首先是政策方面值得关注,包括国际的和国内的。朱聆称:“早几年欧洲国家提出一些比较积极的目标,这几年中间也有些反复,美国其实之前也提出过一些新的政策,但是在美国国内争议很大;接下来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导向,这个是未来五到十年值得关注的。国内呢,一部分上市公司会在二零二五年面临强制披露的要求,那看五到十年之后,强制披露的覆盖面是否会变得更加广泛。”

不过,随着特朗普即将上台,美国新能源与ESG政策面临“改弦更张”的风险。相比于拜登政府在推进ESG披露方面的建树,特朗普旗帜鲜明地反对环保等相关议题。在上一个任期内,特朗普便退出了《巴黎协定》,并撤销了100多项环境法规。此前有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执政后,将会显著减少企业对 ESG 投入的热情。

但金冀安认为中美两国ESG发展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美国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是自上而下。“金冀安称:“虽然说新任美国似乎在倒退,但美国上市公司ESG做的非常扎实,哪怕他在外面说的少,或者说在一些公开场合没有说,但是公司公网官网发的报告是非常扎实和有效的,因此我们企业不要因此阻碍自己的发展。”

在科技方面,朱聆认为:“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制度性的安排都逐步出来了,那接下来其实需要更纵深地去关注企业实践的层面,里面其实牵扯到成本的问题。所以说信息技术的普及,智能化手段的应用,甚至AI在五到十年之后能扮演什么样的一个角色,从而能够减少企业的负担,降低整个市场在这方面的交易成本,这个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而从现阶段来看,成本似乎是阻碍企业进行ESG投入的最大因素。

业内专家指出了当前ESG的发展面临困境,并认为ESG本来就是企业的奢侈品。总结来看,ESG作为强周期行业,在经济上行期时更为活跃。目前,企业或许更关注当下经济环境下的自身生存问题。

不过,业内专家也认同,当企业生存问题一旦解决,迎来新一轮经济上升期后,ESG的发展将会大幅爆发。

朱聆认为过去两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式下,ESG在一些企业中的优先级降低,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接下来新一轮经济周期启动之后,可能在五到十年的这个时间尺度内,大家又有余力很‘奢侈’得把精力和资源放在这个领域。”

(责任编辑:汪东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