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亿规模基金“悔棋”退市股
ST爱康公告称,公司股票在5月21日至6月18日期间,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2024-07-05 11:01:04
来源:和讯网  
作者:

原本以为是一个雷,没想到这只是“冰山一角”。

故事的主角,一个是“连吃”31个跌停的昔日光伏明星,另一个是规模超250亿规模的基金。资本大戏终场一地鸡毛,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两只中证1000ETF“踩雷”

事件发端于ST爱康案。

6月21日晚间,ST爱康公告称,公司股票在5月21日至6月18日期间,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这家光伏边框、异质结制造头部企业,在实控人被立案、停工停产、公司关门大吉、实控人疯狂减持等等负面消息困扰之下,迎来了退市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该公司股票不会进入退市整理期,超过27万股民等不到“缓冲期”。而在27万股民中,两只中证1000ETF格外扎眼。

今年一季度,南方中证1000ETF、华夏中证1000ETF分别新进买入爱康科技(002610)1922万股和1050万股,成功跻身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期末持仓市值合计超5000万元。万万没想到,二季度还未过半,该公司却被“ST”了。

4月以来,ST爱康股价迎来31个跌停,跌幅达80.63%,股价最终报0.37元/股,实属罕见!无奈之下,两家基金公司纷纷发布调整股票估值方法的公告。

6月15日,南方基金表示,对旗下基金持有的ST爱康按照人民币0.10元进行估值。6月20日,华夏基金公告称,将持有的停牌股票“ST爱康”按照 0 元进行估值。

重仓“绩差股”不罕见

刚建仓就退市,这事发生在基金身上并不罕见。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公募基金重仓不少此类绩差小盘股。

宣布7月3日开市起停牌的鹏都农牧,不幸拖累了南方中证500ETF。鹏都农牧于今年一季度获得该基金新进重仓4253.2万股,期末持股市值5188.9万元。截至停牌,自二季度以来鹏都农牧股价累计下跌70.49%。

此外,中银绒业和ST富通也是机构刚建仓就退市的“踩雷股”。一季度以来,中银绒业被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新进买入3726.24万股,持股比例达0.87%。ST富通则获得了两家QFII新进建仓,其中UBS AG新进买入602.28万股,巴克莱银行新进买入405.44万股。

据数据宝统计,复合“评级机构数为0、滚动市盈率为负、且市值在50亿元以下”的条件的个股中,235只在一季度获得了公募基金的重仓青睐。

具体来看,201股去年净利为负,117股亏损超亿元,*ST合泰巨亏120亿元首当其冲。然而,该股却在一季度获得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前十大流通股股东,重仓高达977.06万股。

此外,从期末持股市值角度来看,基金整体持仓上述个股超过69亿元,苏大维格(300331)、福光股份(688010)、平治信息(300571)等个股,被基金重仓均超过1亿元。而持仓市值过1亿元的个股中,仅3股去年没有亏损,分别是冰川网络(300533)、天际股份(002759)和利民股份(002734)。

“险棋”背后的博弈

也就是说,多只个股均在2023年业绩亏损的情况下,仍能够被公募基金一季度新进加仓。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步险棋。问题来了,基金为何重仓绩差小盘股?

其实,“绩差股”进入基金持仓甚至是核心持仓,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2022年三季度以来,基金经理对“绩差股”的关注和覆盖开始明显增加。彼时,主流基金经理清一色的持有光伏、电动车、风电等高成长的热门赛道,拥挤风险逐渐上升,且估值高企。而绩差股存在的问题,都已经是明牌,所有风险市场都已经预期到了。

扫货“绩差股”则意味着持仓性价比与“绩优股”形成倒挂,这也正是基金买入“绩差股”的核心逻辑。

但是,上述刚建仓就退市的基金,多为中小市值风格宽基指数基金。

上述两只中证1000ETF跟踪的标的指数为中证 1000 指数。中证 1000 指数选取中证 800 指数样本以外的规模偏小且流动性好的 1000 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而基金首要目标则是做好跟踪标的指数,控制合理的跟踪误差。而ST爱康并非中证1000成分股。

风控合规问题随之被推到风口浪尖。

一般而言,作为专业投资者,基金公司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往往会经过勤奋的调研、周密的分析和精心筛选,基金重仓股一定程度上就是那些基本面良好、具有成长潜力的股票的代名词,代表了市场对该股票的认可和信心。

然而,基金持有的上述股票,并不符合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或由于基金经理判断失误、“马失前蹄”,也由此暴露了合规风控可能存在漏洞得问题。

你想,刚建仓就退市,作为专业投资者,管理人、高管及基金经理等相关责任人与投资者的利益是否一致?是否重视提升投资者的回报?

在某投资论坛上,有网友留言:“瞅瞅都买了些啥,持仓个股也算是基金经理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吧?鬼才会买这些票。也真难!”、“风控干嘛去了,都建些垃圾仓吗?”

不知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是否后悔走这一步?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