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财政部发布2023年4月财政收支情况,其中显示,1-4月全国税收收入70379亿元,同比增长12.9%。有关分析表示,在这之中,存在着去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于今年入库等“例外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税收与经济正在经历“爬坡”阶段,与此同时,纳税主体在增加,产能也在不断释放,“爬坡”过后,税收与经济将保持稳定上升态势,在此之前,仍需继续激励市场主体,推进其稳定积极发展。
存在例外因素
根据财政部公布数据,1-2月,全国税收收入39412亿元,同比下降3.4%,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51707亿元,同比下降1.4%。1-4月,全国税收收入70379亿元,同比增长12.9%。这意味着,4月单月,全国税收收入近2万亿元,带动前4月税收收入由降转增。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唐大杰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2022年,为了缓解制造业等资金压力,国家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了大规模税费缓缴政策,而今年上半年陆续到期,企业需要补缴去年的税费,拉高了今年收入增幅,“这意味着,在常态化的经济运行之外,最近的税收增长中存在着例外因素”。
那么,“例外因素”代表税收的增长仅为“空壳”吗?或许并非如此。据财政部介绍,前4月全国税收收入扣除留抵退税等特殊因素后,可比增长约4%。其中,国内增值税增长58%,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约10%,“主要受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去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于今年入库等因素带动”。
可见,12.9%的增速背后,存在着经济自身恢复性增长的实际支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4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5%,比上月加快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3.8%。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降。
释放积极信号
税收常被称作经济的晴雨表。接下来,经济态势如何与税收收入态势息息相关。在唐大杰看来,税务局暂未提供在税收收入中去年缓缴部分的占比,因而税收形势暂难以判断。不过,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经营主体特别是涉税经营主体能直接感知经济大环境、市场的温度,今年以来,涉税经营主体的活力持续增强,释放出一定的积极信号。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4月到税务部门新办理税种认定、发票领用、申报纳税等涉税事项的经营主体148万户,同比增长28.8%。截至2023年4月底,全国涉税经营主体共8615.5万户,同比增长7.4%。其中,前4个月领用发票、有收入申报的活跃涉税经营主体6045.9万户,同比增长4.6%,占全部涉税经营主体的70.2%,税收活跃度超七成。
“纳税主体在增加,产能也在不断释放。”宋向清表示,“目前,仍然处于经济复苏、税收回涨的‘爬坡’阶段,等到爬上去以后,我们的经济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到时候,经济与税收同步增长,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都将保持稳定上升态势。”
与此同时,宋向清认为,涉税经营主体的增加背后,既有营商环境的优化,也有纾困政策的实效带来的影响。从过往看来,以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为例,2021年仅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00%这一项政策,京东方就预计减免企业所得税大约5600万元,比2020年多减免了1500万元,企业税负有效降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也进一步高涨。2021年京东方创造新产品产值超过190亿元,同比增长42%;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42%;缴纳税款超过18亿元,同比增长182%。“接下来,仍需继续激励市场主体,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引导他们创新经营,推进其稳定积极发展。”宋向清表示。
减税激发活力
正如宋向清所言,推动经济持续好转,离不开充满活力、充满韧性的经营主体。为此,今年以来,一系列惠及各类经营主体的税收政策不断出台。
今年3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其中提到,为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自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作为制度性的安排长期实施。
当前,这些政策已在逐步生效。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679.8亿元。其中,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新增减税1024.3亿元,小微企业减征所得税政策新增减税472.5亿元。
未来,或有更多政策即将出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4月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向好因素累积增多,但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回升内生动力还不强,“下阶段,要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积极恢复和扩大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冉黎黎文并摄
(责任编辑:冀文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