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祝嫣然 唐柳杨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复苏稳中向好,消费市场也在持续回暖。展望下半年,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消费仍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
7月22日,商务部表示,下半年在落实好已经出台的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提振大宗消费等政策措施的同时,储备一批扩内需、促消费的新政策。并宣布了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的四点举措。
多位专家分析,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推动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等也将是促消费重点。与此同时,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才是促消费关键所在。
消费恢复态势进一步巩固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稳中有进。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今年以来,我国城乡消费市场逐季改善,恢复态势进一步巩固。1至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比2019年同期增长9%,两年平均增长4.4%。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消费拉动作用增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比资本形成总额高42.5个百分点。
特别是二季度,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在“五一”、端午假期消费回升等因素带动下,消费需求稳步释放,此前复苏缓慢的餐饮、旅游出行等,也纷纷加快复苏脚步。
数据显示,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8.6%,餐饮消费规模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66.4%,恢复程度为2019年同期的76.2%。其中,二季度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9.5%,民航旅客运输量则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9.0%。
在7月2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表示,从市场亮点角度看,有四个方面比较抢眼:一是中高端消费持续快速发展。比如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通信器材的零售额比2019年同期增长25%以上。箱包、首饰、钟表的进口额同比增长一倍左右。
二是汽车等大宗消费较快增长。上半年汽车零售额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率达13%。
三是文化旅游消费加快恢复。电影票房收入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近90%,铁路和民航客运量恢复到近80%,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游红火。
四是绿色健康智能消费备受青睐。比如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销量比重达到9.4%,5G手机出货量占手机出货量的73.4%。
此外,颇值得一提的是,新型消费正在加快实现线上线下双向融合,迎来全场景的深度拓展期,对总消费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
天九共享集团CEO戈峻对第一财经表示,比如新零售,其以“线上线下”渠道互通、数字化与场景化等优势,为消费者带来种类更多、价格更低、更有保障的消费体验。新零售模式快速扩张,在助推传统零售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激发了消费市场的活力。数字化、智能化、便利化的消费场景受到广大年轻群体的青睐。
出台完善扩内需促消费新政策
尽管消费持续回暖,朱小良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消费市场运行当中也还存在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等一些突出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有效,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居民消费信心逐步增强,预计消费市场总体将会继续朝着回暖向好方向发展。
商务部表示,进一步完善促消费政策措施。在落实好已经出台的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提振大宗消费等政策措施的同时,根据形势与任务的变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储备一批扩内需、促消费的新政策。
朱小良表示,下半年促消费的重点将包括提升城市消费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完善县域商业体系,拓展汽车、家电、家居等传统消费增长空间,推动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支持鼓励传统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
在促进汽车消费方面,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这篇大文章,加快推动构建梯次消费、高效使用、绿色循环的汽车市场新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一是加快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二是深化汽车流通领域放管服改革;三是推动取消对二手车交易的不合理限制,进一步便利二手车异地交易;四是完善汽车流通领域相关管理制度,加快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优化汽车消费环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的不合理限制。今年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推进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跨省通办,便利二手车交易,组织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向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印发了《促进汽车消费工作指引》,指导做好促进汽车消费工作。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我国新车销售和二手车流通还存在手续繁琐等问题,尤其是二手车存在信息不透明、跨区域销售购买过户不通畅、国内二手车出海保障不够等问题,“改革的重点是让整个流通环节变得更加通畅,这能对汽车消费起到推进和激发作用。”
7月19日,商务部公布了关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最新进展,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上榜。商务部正在加紧部署,指导获批城市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推动各地发挥自身在消费领域的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聚集地。
分析指出,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利好落地,有望点燃促消费扩内需新引擎,推动下半年消费乘势而上,进一步稳固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除了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改善县域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是拉动内需、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潜力巨大。4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部署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流通畅通和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双提升。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表示,中国最大的内需市场并非特大城市,而是地域面积广、人口众多的县域,即乡镇地区。通过提高县乡的销售水平,能更好地满足更多老百姓(603883,股吧)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从长期来说,也能解决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难题。
制约消费的核心堵点在哪
不过,当前消费的继续恢复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第一财经表示,制约消费的既有结构性问题,更有总量难以持续增长的问题。疫情对消费的约束仍然存在,受收入分化、储蓄分流、地产挤压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情绪仍偏谨慎、储蓄意愿仍较强烈。
多位专家分析,当前制约居民消费水平的核心“堵点”依然是消费能力。一方面要提高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包括增加就业、调整税收制度、提高国民福利、完善社会保障等;另一方面要减轻住房、医疗、教育等刚性支出,从而进一步释放国民消费潜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当前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当务之急。预计下半年,在疫情继续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消费增长的势头将进一步持续。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陈彦斌认为,用改革的办法才能真正提振消费。要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两方面入手,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减轻居民部门住房债务负担,降低居民债务对消费的抑制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根本性地减轻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
(责任编辑: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