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临冬:销量、市值双降,组织架构大调整
销量低迷、股价疲软叠加小鹏G9开局不利,小鹏汽车近日掀起了自创办以来规模最大的组织架构与人员调整。
2022-10-28 08:06:39
来源:和讯网  
作者:经济观察网

张乾/文

销量低迷、股价疲软叠加小鹏G9开局不利,小鹏汽车近日掀起了自创办以来规模最大的组织架构与人员调整。

据业内消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已多次召开管理层会议,对公司运营和产品策略等问题反思,并在10月21日晚发布全员邮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组织架构调整。根据组织调整公告,小鹏汽车计划成立五大虚拟委员会组织,拉通公司各条业务线的沟通渠道,提升协作效率。

另外,小鹏汽车将建立三个虚拟产品矩阵组织,围绕一款车从市场、客服、传播、销售 、培训、销售管理等各个职能协同,确保以客户和市场导向为主,端到端的负责产品(含服务产品)全业务闭环,三大产品平台负责人均直接向何小鹏汇报。

据了解,小鹏汽车将改变过去集群式策略,设立“战略、研发、供应生产、营销服、职能支撑五大体系,推动各业务链条目标一致,高效协同,支撑公司战略和大产品矩阵落地”。

综合小鹏汽车内部人士此前向业界媒体做过的表态,小鹏汽车的确发生了内部组织架构变动,属于工作业务策略正常调整。经济观察网记者就此向小鹏汽车方面进一步咨询,截至发稿未得到相关回复。

G9失利、企业销量现疲态

自进入2022年以来,小鹏汽车已经经历了若干次组织架构和人事的调整。先是今年2月,互联网中心副总经理刘毅林调往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负责的自动驾驶中心;2022年初,原高德地图产品副总裁陈永海加入小鹏汽车,接管原本由纪宇负责的互联网中心;在上海,小鹏汽车还裁掉了一支原本属于互联网中心的研发团队。

而引发小鹏汽车本次全面组织结构大调整的导火索,还要从小鹏G9谈起。

9月21日,作为旗舰SUV车型的小鹏G9正式迎来发布,但由于产品SKU过于复杂,选配逻辑难懂,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随后,小鹏汽车在上市48小时内便修改了车型配置,而这一操作直接导致了大量预订用户发起退单。被寄予厚望的G9不仅没有为小鹏带来转机反而加重了颓势,这折射出小鹏汽车在管理和产品推进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根据小鹏汽车官方数据,2022年9月,小鹏汽车总交付8468辆。其中,小鹏P7交付4634辆,小鹏P5交付2417辆,小鹏G3i交付1233辆。2022年1-9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98553辆,同比增长75%,超过2021年全年交付量。

从上述销量情况看,小鹏汽车表现还算稳定。但就近几个表现看,其已显示出“掉队”的迹象。从7月开始,小鹏汽车每月上险量都在下滑。6月至9月的上险量依次为15352辆、11603辆、9535辆和8416辆,而蔚来、理想,几乎稳定在了一万辆左右。从销量排行榜上来看,小鹏汽车9月销量已经跌出了造车新势力前六,落在埃安、哪吒、零跑、理想、蔚来、问界之后。

按照小鹏汽车的规划,其2022年全年销售目标为25万辆,并向30万辆冲击,具体车型分配上,P7车型、P5车型以及G9车型三个车型总共81%,而G3车型的占比为19%。然而前三季度已过,小鹏汽车交付量尚不足10万辆,仅完成了年度目标的39%。即使第四季度小鹏汽车可销10万辆,仍然离25万的销量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市值低迷、重建外部认同

除了销量不振,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小鹏汽车的股价也持续创下新低。回望2022年年内走势,小鹏汽车年初时开盘价为194.8港元,之后进入了深度下跌通道,目前股价与高点相比跌幅超85%,总市值蒸发超285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634亿元。

尽管今年来大部分汽车上市公司都经历了股价下跌的行情,但小鹏汽车下跌的幅度、时长在新势力车企中格外明显。

行业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小鹏汽车不被资本看好的原因在于其产品组合大而全,但很难构建强大的竞争力,抵挡不住传统车企成建制的攻击。随着新能源赛道上越来越多玩家的不断涌入,小鹏将如何抵御冲击变得十分紧迫。

小鹏汽车在10月24日举办了第四届“1024小鹏汽车科技日”,向外界分享了其在智能驾驶、智能交互、智能机器人及飞行汽车四个板块的探索进程以及量产推进计划,还展示了小鹏汇天飞行汽车的最新形态,这是一辆具备机械臂折叠收纳的飞行汽车。

虽小鹏汽车的飞行汽车看起来噱头十足,但不少专业人士指出其概念性大于现实功能。外界普遍认为,小鹏汽车有意通过一场科技秀,巩固自己“技术流”的企业标签,继续靠智能化与自动驾驶寻求更多认同。

但纵观市面上的造车新势力,几乎每一家都在将自己鲜明的标签与消费者需求相连接,其原因在于,只有通过技术满足用户当下实际的需求才能具备主导未来发展的能力。但小鹏所坚持的技术路线似乎与消费者的需求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这或是其产品“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之一。

新能源赛道是一场持久战。眼下,销量与股价的跌势让小鹏汽车感受到了压力,而通过一场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重新审视内部运营效率问题,是其扭转局面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