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零食的品质和种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为零食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各种类型的零食品牌也随之不断涌现出来。
在消费复苏的期待中,零食行业的销售也逐渐回暖,但是被称为“中国零食第一股”的来伊份(603777)似乎没有享受到消费复苏的红利。
近日,来伊份披露了2023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02亿元,同比减少7.61%;实现归母净利润454.28万元,同比减少93.57%。
扣非净利润亏损三千万
资料显示,来伊份是一家经营自主品牌的休闲食品连锁经营企业,2002年创立于上海。
2016年10月12日,来伊份率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被称为“中国零食第一股”,目前已有3600多家门店遍布全国大中城市。
来伊份从一个小小的零食店发展成为一个上市公司,并且被称为“中国零食第一股”,可谓是完成了蝶变,但是在业绩方面来伊份却不及“后起之秀”。
来伊份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02亿元,同比下降7.61%;归母净利润454.28万元,同比下降93.5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145.52万元,同比下降166.12%。
其中,第三季度,来伊份实现营业收入8.92亿元,同比下降4.79%;实现归母净利润-4983.80万元,同比下降25.19%;扣非归母净利润-6604.73万元,同比下降23.54%。整体看来,来伊份三季度的业绩营利双降。
对此,来伊份给出的解释是,主要系特定渠道的团购业务收入大幅减少及线上电商的部分业务销售收入减少所致。
从近期休闲零食企业2023年三季报披露情况来看,净利润下降的企业有洽洽食品(002557)、良品铺子以及来伊份,分别下降了19.28%、33.43%以及93.57%。来伊份是净利润下降最多的零食企业,已逾九成。
值得注意的是,盐津铺子(002847)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05亿元,同比增长52.54%;实现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增长81.08%。甘源食品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14亿元,同比增长35.56%;实现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139.21%。
资料显示,盐津铺子是2017年2月8日在深交所A股中小企业板上市。甘源食品是国内豆类炒货龙头公司,成立于2006年,于2020年7月31日在深交所上市。
顶着“中国零食第一股”的头衔,在业绩方面来伊份与这些“后浪”企业相比却相差甚远,想必其也是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业绩压力直接反映到了二级市场的股价上,来伊份2023年第三季度下跌了7.66%,市值蒸发约3.8亿元。今年以来,来伊份前三季度的股价跌幅约37%,市值蒸发逾26亿元。
“第二增长曲线”何时到来
自从上市以来,来伊份的业绩一直跌宕起伏。
2016年至2022年,来伊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36亿元、36.36亿元、38.91亿元、40.02亿元、40.26亿元、41.72亿元和43.8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亿元、1.01亿元、0.10亿元、0.10亿元、-0.65亿元、0.31亿元和1.02亿元。
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来伊份2016年至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更惨,分别为1.20亿元、0.86亿元、-0.47亿元、-0.33亿元、-1.05亿元、-0.65亿元和0.60亿元。
为了解决零食赛道拥挤的现状,来伊份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其他赛道,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2023年7月,来伊份官宣推出咖啡品牌“来咖”,推出产品包括生椰咖啡、拿铁等饮品。据悉,来咖主要以“店中店”形式做铺设,截至今年7月底,来咖已登陆400余家来伊份门店,部分咖啡产品的活动售价低于10元,相对于其他品牌的咖啡价格来说,“来咖”在价格方面算是一个优势。
其实这并不是来伊份首次想尝试挤进咖啡赛道,早在2021年来伊份就有宣布将现磨咖啡加入到门店销售的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跨界咖啡只是来伊份探索多种赛道的一部分。
近年来,来伊份的跨界多元丰富,包括2020年6月入局白酒市场,推出“醉爱”系列酱香型白酒;2022年6月,来伊份开始进入气泡水赛道,推出首款气泡水产品“湃湃柠”;除此之外,品牌在美妆护肤、宠物消费、粮油调味等领域都有涉足。
来伊份在2023年半年报中也曾坦言,公司近两年持续开发与拓展创新品类,架设第二增长引擎,包括酒水饮料、乳制品、现制咖啡、锁鲜卤味、冷藏糕点、预制菜、水果生鲜、粮油调味等品类,创新品类业绩实现非线性增长。
但是,从目前的业绩表现来看,来伊份的跨界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似乎都“付之东流”了。
《2023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咖啡连锁品牌共计733个,其中28个品牌门店数量超过100家。截至2023年,21家连锁咖啡品牌现存门店数量达25352家。目前,国内市场上,连锁咖啡馆品牌既包括星巴克、Tims、COSTA等欧美连锁企业,也包括瑞幸、Manner、M Stand等本土新锐选手,呈现出新老品牌分庭抗礼的竞争格局。
面对咖啡可观的收益,想挤入赛道的大企业不在少数,之前有运动品牌李宁、特步,还有中国邮政等都跨界开起了咖啡店。
中国咖啡赛道上永远不缺新加入的成员,随着赛道中选手越来越多,来伊份咖啡赛道的布局能否站稳脚跟还是一个问题,更不要说弥补业绩上的亏损。
参考前几次的跨界失败经验,不知道此次来伊份跨界咖啡是不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来伊份寻找的“第二增长曲线”不知何时才能到来?
11月2日,来伊份以下跌1.34%报收13.30元,四季度以来跌幅约2.42%,公司市值跌至约45亿元。
(责任编辑:高文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