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做好五篇大文章,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有媒体对工商银行如何贯彻落实《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中银行保险机构能否有效识别、监测、防控业务活动中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要求进行提问,工商银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主要负责人李夺就此问题进行了解答。
李夺介绍称,工商银行积极落实《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有关要求,按照“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路径,构建了较为完善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体系,多项工作举措为国内甚至国际首创。
一是实施绿色金融全流程管理。二是首创投融资绿色分类管理。三是推出同业首个投融资绿色指南。四是在中国银行业率先建立ESG风险智能化管控机制。五是加大对气候风险、生物多样性风险等新型环境风险的研究探索。
其中,对于工商银行在气候风险管理方面的举措李夺作了更加详细的介绍。
第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风险识别。在整个社会环境、生态治理的过程中,风险体现出多样性的态势。银行以往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国别风险等传统风险较为熟悉,但是随着整个社会治理的深入,新型风险不断出现,风险识别难度加大。气候风险的多样化在我国表现得也很明显。中国地域辽阔,气候风险的地区差异性较大,不同地区极端气候的形态存在差异,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社会危害也是不一样的。对于银行,要加强和完善气候风险识别,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积极与相关风险源头的研究机构、数据储存机构等进行对接,从数据层面前瞻了解各地区气候异常风险的变化。
第二是要围绕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做好压力测试。银行内部需要完善基于数据和模型的压力测试体系,只有对风险做出准确地识别,进行足够的压力测试,才能更有效地消除不确定性。
第三是要有一整套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从总行来讲,除了从规则、数据、技术进行积极赋能,开发风险预测模型之外,还要充分了解地域的极端风险的分布形态。比如要知道江苏未来这些年会频繁发生什么样的极端气候风险,内蒙古经常发生什么气候风险,每个区域结构化的模型体系要跟分行直接做对接。到了具体的城市,就涉及整个银行从业人员对风险要有足够的敏感性,一旦收到了风险预警信号之后,要积极做出正确的反应和行为。对于工商银行来讲,ESG风险管理对社会属性、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工行努力将风险预警信息更加及时有效地告诉客户,帮助客户提升风险适应能力,规避相关风险的损失。
(责任编辑:王晓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