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池“华山论剑”
近日,小米集团(01810.HK)对外公开,其计划打造的首款新能源车将会采用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并且第一款车型将会是轿车,价格上限超过30万元。
2022-09-19 08:24:06
来源:和讯网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什么是电车新势力们最新的卖点?是略显浮夸的中控大屏,家庭影院般的娱乐系统,还是经历2022年暴热天气后快速失去人气的全景天窗玻璃?

近日,小米集团(01810.HK)对外公开,其计划打造的首款新能源车将会采用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并且第一款车型将会是轿车,价格上限超过30万元。

车型尚未定,配件先预热。相关报道指出,小米所采用的禾赛激光雷达,包括一枚混合固态主雷达,型号为公司力推的AT128,此外还将配备数颗全固态激光雷达作为汽车感知补盲使用。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禾赛科技相关人士了解到,前述全固态雷达为尚未对外正式发布的内部产品,具体技术路线和参数尚不便披露。

2022年被公认为车规级激光雷达的上车元年,下半年则为激光雷达由主机厂端集体放量的时点。在造车新势力的烘托渲染下,被认为是高级别自动驾驶才需要配置的激光雷达,其上车进度甚至走在了高级别自动驾驶政策法规上路的前列。

可另一方面,激光雷达的产业却处处透着兵戈气象,产业红利虽然巨大,但仍容不得参与者行差踏错。

路线之争

2022年下半年,随着小鹏、理想新款车型陆续发布并接收订单,前装激光雷达开启了逐步放量的过程。

而在量产初期,产业格局划分尚不清晰,代表不同技术路线的头部激光雷达厂商隐身主机新势力之后,开启了一番较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研究发现,目前主流落地的激光雷达主机技术路线,包括机械旋转方案,转镜方案,棱镜方案、微振镜方案、Flash闪光和OPA相控方案等。以器械动态区分,机械旋转方案被认为是全动态方案,Flash闪光和OPA相控为全固态,其他则为半固态方案。

记者从部分专业人士处获悉,机械旋转方案最早投入无人机场景应用,但因高频整机转动导致的机械损耗难以避免,难以达到车规级需求而早早被挡在车规方案大门之外。

相比之下,OPA相控全固态方案被认为是激光雷达的终极解,但因其技术难度太高,目前成品仅存在于实验室环节。

至于半固态的转镜、棱镜、MEMS微振镜等半固态技术路线聚焦光学器件旋转位移,其成为了最早可以投入车规级应用的技术路线,也率先开始放量。但哪条路线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最优解实则并不明晰,如转镜与MEMS微振镜信噪比低、有效距离偏短;而棱镜方案存在视点精度分布不均,前侧清而两侧糊等问题。

转镜、棱镜、微振镜各有其代表企业,其中转镜路线代表公司包括禾赛科技、图达通(Innovusion);MEMS微振镜代表企业包括速腾聚创;棱镜方案则由大疆一枝独秀。以几家公司技术路线为代表的主力车型也刚开启场下较量:于6月发布的理想L9主激光雷达由禾赛科技提供,在售的小鹏P5、预售的小鹏G9主激光雷达分别由大疆和速腾聚创提供。

“目前几个技术路线的竞争尚不明确,谁都有可能在最后胜出,未来哪个车型搭载哪家的激光雷达都有可能。”禾赛科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在路线战争之中,价格无疑是最有公信力的尺度。但根据记者调研,目前车载激光雷达价格仍未成体系,几大主力厂商的车规级半固态激光雷达价格在500至1000美元不等,且因技术路线不同也导致成本参照体系缺失。

而由于头部企业量产进度和公司公开资本化比例极低,激光雷达的毛利与成本体系也尚待揭盅——即便激光雷达被盛传有强烈的量产降价趋势。

“目前大部分激光雷达产品的价格都主要在覆盖前期研发成本,”禾赛科技人士向记者表示,“不论对哪家公司来说,成本体系都是公司的机密。”

资本暗战

资本市场上,比激光雷达量产期更早的,是对激光雷达产业链的炒作。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东财激光雷达指数今年5月以来已经上涨34%,而因激光雷达产业链与消费电子重叠较高,该板块水位仍低于前期高点。

随着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行业热度此消彼长,部分遭遇消费电子逆风的企业转向汽车雷达,但进度相比前文所述的第一阵营激光雷达企业存在不少差距。

9月9日,欧菲光(002456)(002456.SZ)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的纯固态的激光雷达方案为Micro-flash微闪光模式,已与国内多家主机厂、造车新势力进行首次技术对接。

值得注意的是,纯固态Flash产品视距偏短,主要被应用于主激光雷达外的补盲雷达,其较难被应用于主激光雷达,单价也偏低。

也有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前述禾赛科技未发布的纯固态也应用于视觉补盲,大概率也是Flash类产品,产品策略上主要是靠单车搭载量取胜。

除欧菲光外,瑞丰光电(300241)(300241.SZ)、万集科技(300552)(300552.SZ)均披露自家激光雷达产品进展。瑞丰光电称公司车规产品已经进入客户验证和车规体系认证阶段;万集科技的MEMS微振镜激光雷达也将在今年年内正式对外发布。

另一方面,作为国内激光雷达主机的头部企业,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企业却均未实现IPO。禾赛科技的科创板征程则在2021年3月5日以保荐人撤回材料而画上休止符。

“事实上禾赛科技的材料是主动撤回的,因为当时我们通过别的方式找到了融资。”前述禾赛人士向记者解释到。

2021年11月,禾赛科技宣布公司D轮融资结束,募集资金合计3.7亿美元,小米产业投资、高瓴创投、CPE源峰资本和美团都加入了该轮融资。

彼时,大洋彼岸的美股出现了一批激光雷达企业通过SPAC借壳快速实现上市。但截至目前,大部分公司资本化反响不及预期,总市值普遍在20亿美元以下。

相比之下,通过一级市场融资获得产业协同伙伴,或更适合于当时车规级激光雷达厂商的商业化目标。如禾赛通过融资获得小米新车前装定点,也与曾深度合作无人配送的美团产生资本融合;包括速腾聚创背后的资本阵营涵盖了比亚迪(002594)、上汽、北汽、宇通,德赛西威(002920),香港立讯等上下游企业,其中一部分成为了公司的客户和供应商。

而采取产业联动的策略,也系激光雷达产品需有长达两年的前装定点研发周期所决定,其往往需要提前锁定客源,以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现在再来看当时的选择,其实是值得庆幸的。”禾赛人士告诉记者。而在被问及公司近期是否有进一步IPO计划时,禾赛人士也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供应链保卫战

每当谈到国内电子产业竞争力时,芯片和关键部件“卡脖子”总是绕不开的问题。

激光雷达上游核心模块主要包括收发两大模块。根据方正证券(601901)近期研报,收发模组约占到一款激光雷达产品成本的70%左右。

而据万和证券研究,激光雷达收发模块供应仍以海外为主。

其中,发射端的激光器供应商仍以海外为主,包括OSRAM(欧司朗)、AMS(艾迈斯半导体)、Lumentum(鲁门特姆)等,接收端探测器主要由Hamamatsu(滨松)、ON Semiconductor(安森美)、Sony(索尼)等厂商布局并主导市场。

那么激光雷达供应链“卡脖子”的未来,是否会有相应风险?

记者向禾赛科技相关人士了解到,该公司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供应链调整,上游供应部分几乎可以依靠长三角的产业集群提供绝大部分零件。加上公司核心SoC采用自研芯片,产品供应链几乎已经做到了自主可控。

A股方面,已经有多家公司在激光雷达关键模组上实现业务突破,如炬光科技(688167.SH)此前表示,其EEL和VCSEL激光发射器已经获得德国大陆公司的项目定点,模组订单金额达4亿。

炬光科技近日电话会议时表示,公司目前战略布局以汽车应用激光雷达为主,是短期内收入增加的主战场。

除炬光科技外,长光华芯自研VCSEL芯片也颇受市场关注。公司指出,目前其已经建成6英寸IDM量产线,具备成本优势、从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率先实现了国产化,VCSEL芯片功率密度已经达到1200瓦每平方毫米。

除发射器外,光学器件也是激光雷达上游内供的核心板块。参与者包括舜宇光学科技(02382.HK)、永新光学(603297)(603297.SH)等。其中舜宇光学科技提供了接收发射器的镜头模组,激光雷达镜头,光学视窗,多边棱镜等。永新光学则提供转镜,视窗,滤光片,反光镜等光学器件。公司还先后与禾赛、Innoviz,图达通等公司合作,目前已经获得了10家以上的项目订单。

“激光雷达的元器件护城河并不难突破,难度主要在主机的集成方面。”前述人士告诉记者。

(作者:赵云帆 编辑:朱益民)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